欢迎登陆菏泽市中康职业培训学校官网 投诉电话:0530-7394931
小儿发热的病因及推拿手法
发布时间:2020-04-05 09:25
发热即体温异常升高,是小儿常见的一种病症。因小儿“阳常有余,阴常不足”的生理特点, 小儿很多急慢性病症都有发热症状,故朱丹溪的《格致余论》上曰广凡小儿有病皆热。”明代王肯堂提到:“小儿之病,惟热居多。”本病任何年龄都可发生,无季节性,冬春季节易感风寒,夏 秋季节易感暑热,肺胃实热多与饮食不节相关,而阴虚内热则与先天不足、后天失养有关。
【病因病机】
(1) 外感发热:由于小儿体质偏弱,抗邪能力不足,加之冷热不知调节,家长护理不周,易为风寒外邪所侵,邪气侵袭体表,卫外之阳被郁而致发热。
(2) 阴虚内热:小儿体质素弱,先天不足或后天营养失调或久病伤阴而致肺肾不足,阴液亏损引起发热。
(3) 肺胃实热:多由于外感误治或乳食内伤,造成肺胃壅实,郁而化热。
【治疗】治疗小儿发热以祛邪解表、调理脏腑、清热泻火为基本原则。针对不同分型,釆用解表清热、清泻里热、滋阴清热等治法。
(1) 外感发热:
1) 治法:清热解表,发散外邪。
2) 处方:开天门 100 次,推坎宫 100 次,揉太阳 50 次,清肺经 300 次,清天河水 300 次。风
寒者加推三关 100 次,掐揉二扇门 50 次,拿风池 5 次;风热者加推脊 100 次。
3) 方义:开天门、推坎宫、揉太阳,可疏风解表、发散外邪;清肺经、清天河水为清热效法。风寒者,推三关可温中散寒;拿风池可散寒解表;掐揉二扇门可发汗解表。风热者,推脊以加强疏散风热之效。
4) 加减:若兼咳嗽、痰鸣气急者,加推揉膻中、揉肺俞、揉丰隆、运内八卦;兼脘腹胀满、不思乳食、呕吐者,加揉中脘、推揉板门、分腹阴阳、推天柱骨;兼烦躁不安、睡卧不宁、惊惕不安者,加清肝经、掐揉小天心、掐揉五指节。
(2) 阴虚内热:
1) 治法:滋阴清热。
2) 处方:补脾经 300 次,补肺经 300 次,揉二人上马 300 次,清天河水 300 次,运内劳宫 50
次,推涌泉 100 次,按揉足三里 300 次。
3) 方义:补脾经、补肺经、按揉足三里可健脾补肺、益气养阴;清天河水、运内劳宫清退虚热;揉二人上马为滋阴要穴,与运内劳宫相配可达滋阴清热之功。
4) 加减:烦躁不眠者,加清肝经、清心经、按揉百会;自汗盗汗者,加揉肾顶、补肾经。
(1) 肺胃实热:
1) 治法:清泻里热,理气消食。
2) 处方:清肺经 300 次,清胃经 300 次,清大肠 300 次,揉板门 100〜300 次,运内八卦 300
次,清天河水 300 次,退六腑 300 次,揉天枢 50 次。
3) 方义:清肺经、清胃经可清泄肺胃实热;清天河水、退六腑清热除烦;揉板门、运内八卦理气消食导滞;清大肠、揉天枢可疏导肠腑积滞热邪,上穴相配可达消食导滞、清泻里热之功。4)加减:呕吐者,加推天柱骨、顺时针方向摩腹;腹痛者,加顺时针方向摩腹、分腹阴阳、
拿肚角;食积甚者,可加搓摩胁肋。 .
【注意事项】
(1) 本病宜早期治疗为宜,若为化脓性感染引起的发热要采用综合疗法。
(2) 高热患儿可每日治疗 2 次,一般发热者可每日推拿治疗 1 次,且早期治疗为宜。
(3) 发热时宜吃容易消化之食品,不要食肉鱼虾蛋等肥甘厚味。